您好,歡迎來到南京廣播電視臺!
芮敬文是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道路護路員,負責附近80公里農路的保潔工作,現在正值農忙時節,一些農業機械會帶泥上路,芮敬文需要每天用灑水車對農路進行沖洗。
芮敬文告訴記者,自從自家土地流轉給合作社后,他一直待業,現在加入農路養護隊伍,在家門口工作每個月就可以有固定收入5000元。
在農路養護體制改革中,南京溧水區構建了“路長+護路員”管理體系,創建“合作社+農戶”的養路護路模式。以溧水區晶橋鎮芝山村為例,當地合作社招募了20名村民,成立了農路管養隊,負責轄區內135公里的農路日常保潔。
南京市溧水區公路事業發展中心主任夏光平介紹說,以前的養護保潔是零散的,而現在的養護保潔相當于是一個整體,從而提升了效率,保證了路面的整潔。
近年來,南京市交通部門積極探索“富民興業”新模式,發揮農村公路資源集聚作用,推動合作經濟發展,進一步帶動農民致富。